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的三农传奇

2015-04-27 09:45:45   来源: 农民日报 

在2014年9月26日之前,即使在黄石,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茗山这个地方。虽然被丛林的葱郁所拥抱,但终究只是寂寞的美丽。但就在这一天,曾经冷清的茗山迎来了数十万游客。

因为这里有了万亩花海:粉红的玫瑰、金色的波斯菊、紫色的薰衣草……纷葩烂漫的花草摇曳生香,空气中弥漫的都是花的香气。漫步于乡野阡陌,观赏万亩花海,呼吸柔软花香,聆听美丽传说,品尝劲韵美酒……这一天,首届乡村园博会在这个山乡开幕了。从这一天开始,“乡村园博会”、“芳香经济”这两个词也在这里不胫而走。

作为乡村园博会的创意人,湖北省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深有感触:“把园博会开在乡村,是一种创新举措。它不仅是黄石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三维纲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黄石人民激扬绿色化梦想的一个大胆尝试。”

茗山只是黄石的一个缩影。阳春三月,北国姹紫嫣红,南方绿肥红瘦,记者踏上绿色的黄石大地,倾听乡村发展的铿锵足音,捕捉绿色转型的强劲脉动,深深感受到黄石上下在绿色化梦想的召唤下,正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蹚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之路。

新理念:资源枯竭转型绿色发展

故事从一次调研说起。2012年12月,周先旺走马上任黄石市委书记。之后的34天,他马不停蹄地到基层调研,旨在求解一个难题:依矿而富靠山吃山,百年之后子孙吃啥?“这次调研让市委班子成员触动很大:黄石的生态环境堪忧,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环境,刻不容缓!”

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历史上,黄石因其矿藏丰富,成为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一个多世纪前,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创办汉冶萍公司,一批钢铁、水泥、煤炭企业随之诞生,拉开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黄石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之都”、“钢铁摇篮”,现辖大冶市、阳新县以及四个城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农村人口160万、耕地134万亩。

如何从困境中突围?黄石的回答是“绿色转型”。为了260万东楚儿女们的幸福,黄石市委市政府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于2013年9月果断作出“关于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决定。

该决定确立的目标是:5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再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旗帜鲜明地提出“早日走出采矿经济时代”、“不欠生态新账多还生态旧账”等执政理念。

在绿色转型的大棋局中,三农处于何种地位?“虽然农业所占份额小,但其战略地位显要,关系黄石转型跨越、全面小康大局。”周先旺表示,“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有两个着力点:一要把农业作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性产业来抓,走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二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强农惠农的民生工程来抓,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黄石要把三农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关键在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黄石市市长董卫民说。

“3000年生生不息的矿冶之火,铸造了黄石的辉煌与荣耀。但是,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的转型发展希望在绿色化,关键在三农。”黄石市委副书记张家胜说。

新突破:引领第六产业稳步迈进

黄石的耕地状况、淡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农业发展。对于黄石来说,要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第六产业。目前,黄石正朝着这个方向挺进,并且找到了可以实操的方法:延伸、拓展、融合。

——产业链延伸。记者先后到大冶的鑫东公司和阳新的新冠公司调研,这两家公司都是搞循环经济的,但略有不同。鑫东公司一位黄姓工作人员介绍,鑫东采用“猪—沼—菜”循环模式,种植的有机蔬菜、反季节蔬菜,养殖的鑫东黑土猪,虽然价格比普通的要贵一些,但持续热销,而且价格坚挺,甚至还出现部分有机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景象。  

新冠公司董事长卢忠诚介绍,新冠公司是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单位,从事食用菌栽培和食品加工,杏鲍菇生产规模华中第一。新冠公司采用以“废物利用的锯木屑、秸秆—生产转化为食用菌—食品加工—废弃菌包加工有机肥”为主的循环模式,实现了从菌种繁育、食用菌生产到食品加工销售的纵向延伸。

谈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时,黄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陆咏梅如数家珍:近三年,黄石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年均增速超16%,2014年产值235亿元。

——农业功能拓展。五夫生态园位于阳新县军垦农场,是湖北新阳农业开发公司打造的一个农业综合体。该公司总经理姜新国介绍说,五夫生态园种植面积大,果蔬品种多,季季能观花,天天能采果。目前,已创建了集果蔬种植、观光采摘、休闲服务、农特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

“‘你不种,我承包;你想种,我来教;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了,再补交。’这是龙凤集团董事长刘合伍对父老乡亲的承诺。”大冶市龙凤集团副总经理翁泽发说,“此举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劳力、资金、种苗、管理、销售等一系列难题,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刘合伍是大冶市刘仁八镇八角亭村人,早年是干家具制造业起家的,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终有所成,身家过亿。但他不忘桑梓,富而思进,于2008年4月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和其他6名在外创业的本家族成功人士一起,成立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开启新一轮创业之旅。

“生态发展,富农富民。”刘合伍说,近年来,富农合作社着力做好生态型、带动型、循环型、示范型等四篇文章,累投基础性建设资金2亿多元,流转土地和山场面积1.4万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20多万亩。目前,富农合作社创建了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10大产业板块,形成了一条健全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为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

今年58岁的邹瑞娥是众多受益者之一。她因年龄大,难以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务农。令她非常意外的是,现在却找到一份烧火工的差事,月薪超过1200元,每年发两套新衣服,天天可回家。在富农合作社的生态餐厅内,记者在厨房见到了邹瑞娥,她头戴白色帽子,身着工作服,与其他十多个烧火工,齐刷刷地坐在一排,专心致志地把握火候,偶与工友交流,笑声响彻后厨。

——第六产业异军突起。“乡村园博,生态富民。”大冶市委副书记王刚介绍说,乡村园博会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乡村型,把办园博会同推进“五化同步”、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体现乡村特色;二是生产型,把农民生产生活区域变成园博园、旅游景点,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增值型,园博会区域内种植的花草树木,既具有旅游观赏效益,又具有产业增值效益。

茗山巨变就是三大特点融合为一的典型范例。“去年基础设施投入1亿多元,相当于过去60年的总和,道路、沟渠修葺一新,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正如老百姓所说,一步登天!”大冶市茗山乡党委书记李莉说,去年乡村园博会累计有100万人游览观光,实现产值3.5亿元的井喷效应。

茗山乡杨桥村村民吴合林,他家与园博会主会场近在咫尺。头脑活泛的他,瞄准商机,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野猪林休闲垂钓乐园”,一次可接待游客上百人。“闻花香,看花海,吃农家饭。”他笑着说,“去年园博会期间,当地几十家‘农家乐’家家爆满,忙得不亦乐乎。”

与吴合林相比,村民唐金莱家的收入主要靠土地流转费用、务工收入、惠农补贴等。在瑞晟公司玫瑰园,记者见到唐金莱,她戴着草帽,穿着胶鞋,在如烟的细雨中,用镐头给嫩绿的玫瑰松土。交谈知悉,她在瑞晟打工,日赚60元,一年劳作半年,纯赚万余元。她笑着说:“比种稻子轻松,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这一切与刘才志休戚相关。刘才志是大冶人,是湖北瑞晟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返乡前,他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十多年,一直从事农产品投资行业。眼光独到的他,念念不忘家乡的密林幽谷。经过缜密考察,他于2011年投资1.8亿元,在茗山乡流转土地8000多亩,种植大马士革玫瑰、薰衣草、迷迭香等名贵花草。

就玫瑰经济效益而言,以玫瑰精油提取为例,依靠目前技术,每30亩所产玫瑰花可提取1公斤精油,2014年每公斤售价高达22万元以上,比黄金还贵。不计其提取过程中产出的香露、香酱等附属产品,平均亩产值7333元,是传统种植业亩产值的6到9倍。同时,还能解决当地不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这只是直接的经济增收!”大冶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毕正洁说,随着万亩玫瑰基地的全面建成,该园区将被打造成“亚洲第一芳香植物园”,为武汉及周边城市居民生态休闲、观光提供旅游资源,其潜在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可估量。这也是“芳香经济”的由来。

新风貌:统筹谋划建设美丽乡村

产业发展了,农民兜里有钱了,但如果生活环境不好,兜里再有钱,也谈不上幸福。如何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答案只有一个:繁荣农村。农村要繁荣,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此,黄石做了很多努力,实现了“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同频共振。

“绿色是黄石发展的主色调,森林是美丽黄石的主要载体。”黄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罗光辉说,近年来,黄石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重心,加快推进“绿满黄石”行动,全面启动城区边、集镇边、干道边、长江边、湖泊边植绿工程,力争实现绿色全覆盖。2014年,新增造林面积11.5万亩,是2013年的2.3倍。

与此同时,黄石重点推进生态治理,集中关闭所有“五小”企业,对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进行全面整治,实现达标排放。去年,仅大冶市就关掉了312家“五小”企业。“现在大冶正在爬坡的过程中换挡,一旦换挡爬上坡以后就会速度大增。”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说,尽管此举将减少工业产值200亿元,但为了黄石永续发展,只能忍痛割舍。

“五小”企业关闭之后怎么办?黄石给出的“路径图”指向性十分清晰:为了让老百姓有新的就业渠道、企业家有新的投资方向,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即“上山(造林)”、“下乡(做生态农业)”、“进城(做商业或服务业)”。在大冶,约有1/3的生态农业企业是当地矿老板转型后所开。

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士华介绍说,生态修复是黄石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全市已整合近百亿元资金,修复治理辖区内327个开山塘口、5万多公顷石漠化荒地,完成2万亩工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并将大冶湖水面从60平方公里恢复到75平方公里。

“在农村保洁方面,大冶市对2300个村庄进行高标准环境整治,全面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清运体系;阳新县财政投入5000万元,运用市场化运营办法开展农村保洁,建立了新型城乡一体化保洁长效机制。此外黄石还通过养殖环节病死猪焚烧无害化处理试点,探索有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黄石市农业局副局长曾发良介绍起来很是激动。

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黄石市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启动第五轮“三万”活动,突出“村村通客车”主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大冶首条新开农村客运班线金湖至上冯村“村村通客车”示范线已于2月28日试运行,4月底前35条线路将全部通车。

上冯村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该村党支部书记冯应普介绍,上冯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三面环山,一面临溪,山下古宅傍山临溪而建,错落有致,以“九古奇村”著称(古树、古墓、古井、古祠、古碑、古道、古沟渠、古宅、古碾)。近年来,为了打造上冯湾生态旅游区,上冯籍企业家们斥资5000多万元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地修复。今日上冯古朴清幽,文化古井深邃诱人。置身村中,随意走动,放眼群山,仰望苍穹,感受与天地同在的质朴生命,身心俱化,物我两忘。

据了解,前四轮“三万”活动分别是“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在“三万”活动中,黄石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还积极探索农村小水利管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机制,让许多关系农民生活的事交给农民自我管理。

就目前来看,黄石在建设“物的新农村”方面成效斐然,与之咬合得极其紧密的是,“人的新农村”建设也不甘落后,其核心抓手是推进农村文化礼堂进祠堂建设。

“在阳新等鄂东地区,农民重修祠堂非常普遍,但利用率不高,造成严重资源浪费。”阳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徐德世说,为了充分利用农村祠堂这块“净土”,黄石市委科学决策,开展文化礼堂进祠堂活动,采取政府资助形式,村民“自愿、自建、自用、自管”,确保从形式到内容,都能融入乡土化基因。

“在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摸索中,黄石农村文化礼堂进祠堂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找准先进文化宣传的乡土化新接口。我们在保留祠堂祭祀省亲传统功能基础上,赋予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公序良俗、促进农村和谐等新功能,凸显传统底色、时代特色和文化亮色的融合为一。”周先旺说,“农村文化礼堂决不是单纯建一个文化活动场所,而是要建成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回望美丽乡村,出则繁花似锦,入则人文和谐。目前,黄石全市被命名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0个、省级宜居村庄20个、省级生态村17个,宛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宝石镶嵌在铜都沃野。

新动力:深化改革确保改有所成

无论是生态产业发展,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与黄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密不可分。“全面”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只有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才能改有所成。纵观黄石改革亮点,越发凸显改革者勇毅笃行的改革决心、自我净化的政治自觉、创新突破的发展思维。这正是今日黄石最为雄健的精神力量。

亮点之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加快推进。“去年,大冶是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市推进试点。目前,大冶已通过省里检查验收,土地确权率和颁证率达到100%。没有出现1例到上级上访事件。”大冶市副市长张保平介绍说,大冶还依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并与武汉市农交所联网对接,完成土地流转、林权流转交易1326宗。

亮点之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近年来,黄石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监管等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黄石市副市长张先锋说,阳新县率先在湖北推进主办行制度,列支2000万元建立财政性贷款风险基金,放大贷款1.72亿元,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全市还开展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亮点之三:涉农资金整合机制不断完善。“黄石以县(市)区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创新,初步建立了‘性质不变、管理不变、各记其功、统筹使用’的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工作机制。”黄石市农办副主任刘晨介绍,2014年黄石共统筹整合涉农财政专项资金5.5亿元,多个以前无法开展的比较大的交通、水利项目得以全面开工。如大冶整合资金3.8亿元,成功创建乡村园博园。

亮点之四: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进绿色化发展。2013年9月22日,黄石市公安局环境保护警察支队成立。自此,‘生态执法’有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张家胜说,“下一步,我们将把绿色化发展纳入法律的刚性约束,对踩红线者,严肃追究和惩处。”

……

采访期间,黄石的同志一再向记者发出邀请:“今年9月第二届乡村园博会,规模比去年更大,欢迎你们到时再来采访,亲身感受一下花海魅力。”从茗山乡“芳香经济”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黄石市从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向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亮丽而精彩的一笔。经受转型蜕变的黄石,其绿色化发展的探索实践,不仅是黄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推进绿色化发展的有益镜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