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沃野筑梦 跑出现代农业加速度

2019-12-30 09:56:53   来源: 南方新闻网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周始,每一份收获,都见证着中山人坚实的步伐。

中山,地处珠江口西岸,河涌密布、气候温暖,四季宜种,农业资源丰富。让农业高品质发展,让农村兴旺发达,既是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的共同期盼。

近年来,中山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机构改革新形势,认真履行机构改革赋予的农业农村工作职能职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年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撰文:伍杰 梁妙铃

高标准齐力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也是中山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的基石之一。

近年来,中山市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中山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中山市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方案》《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20多项政策文件,以及《中山市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和《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清单》等40余项重大举措,乡村振兴“1+1+N”政策体系基本搭建和逐步完善。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在健全乡村振兴组织架构方面,中山设立市委乡村振兴办,下设综合组、规划组、项目组、考评组4个专项小组。增设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城乡融合、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金融等8个专项组,承担领导小组部署的相关工作任务。

2019年,中山在加快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标准和工作推进机制,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工作重点,系列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迎国庆、大清洁、乡村美”活动和农村“厕所革命”,预计年内将全市20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创建成干净整洁村,90%以上的村居将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全面启动“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和“美丽廊道”五大美丽行动,各项工作明确牵头部门,制订工作方案。出台《中山市美丽田园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今年底前,启动“四线”(中山轻轨、广澳高速东线、西线、中江高速)涉及的8个镇区,交通主干道沿线栅栏外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田间窝棚的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火炬开发区、石岐区2个试点镇(区)整治范围内田间窝棚的整治工作,并严格对照重建条件完成农田棚舍重建工作,达到“干净整洁、绿化美化、示范带动”的目标。

推进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制定《中山市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行动方案》,确定了中山市2个示范镇、15个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按照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建设要求梯次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共确定92个美丽宜居村创建对象,18个特色精品村创建对象,累计投入3.24亿元推进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如南区曹边村、三乡镇桥头村、小榄镇永宁社区等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村。

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沿105国道驶进东升镇胜龙村,远远就能听见水中增氧机发出的嗡嗡轰鸣;走进胜龙村,一眼望去皆是鱼塘,正是农村好风景。东升镇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奕健介绍,每逢冬天,市场对当地特产——东升脆肉鲩的需求都特别大。“一入冬,村里上下总是忙个不停。”

胜龙村是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的核心区,核心区面积约6000亩,镇内辐射带动面积约1.4万亩,镇外辐射带动面积约2万亩。据统计,中山市脆肉鲩第一产业产值在17亿元左右,三产合计预计在20亿元左右。

2018年以来,中山市按照部署要求,围绕中山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积极思考谋划和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今年6月,横栏镇花木产业园和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是中山特色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的缩影。近年来,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来抓,把产业发展落脚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在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上狠下功夫,坚持全链条打造、多功能开发和高质高效发展,大力支持辖区内特色产业的发展。

促进生产,架构优化是关键。以区域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为目标,中山正大力促进本市农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今年10月,出台《中山市农业农村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走质量兴农之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横栏镇、东升镇和黄圃镇分别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花卉苗木专业镇、脆肉鲩专业镇和腊味专业镇。

此外,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8家,营业收入超过8000万元,接待人次132.5万。新增2家广东农业公园,总数达到3家。

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2019年全市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总数达110家,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总数达8家;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新增2家,总数27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8家,总数57家,其中省级16家(2019年新增4家)、国家级2家。

夯实基础支撑农业发展

中山农业发展底蕴深、基础强,但是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夯实基础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强农,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并先后实施了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多个项目,农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2019年,中山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其中,推进广东中山高校毕业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运营管理工作,实现新入孵创业团队4个,在孵创业团队共计22个。评审认定农业“五新”基地4家。从省内27家知名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引入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60个,全年向农户推广优质禽苗达8200多羽。

另外,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了春秋两季以“农业科技、放心农资、农业机械‘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共接受各类农业技术咨询5000多人次,发放各种农业技术资料6000多份、优质种子2800份、生物肥料6吨。

据统计,2019年,中山共培育认定52名新型职业农民,认定8户农户(农企)为农业科技示范户;举办各类农业培训班17期,培训1500多人次;聘请第五批2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与55家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及种养大户对接服务。

与此同时,中山落实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农业发展支持。

首先,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制定《2019-2020年中山市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启动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港口镇、民众镇、神湾镇等3个试点镇6户水产养殖大户已投保,投保面积460多亩。

其次,落实农业“政银保”项目,预计全年新增支农贷款3000万元,进一步破解农民贷款难、融资贵难题。

再次,落实国家渔船更新改造政策。推进2019年渔民减船转产工作,完成渔船拆解和数据库内渔船注销共计65艘,总功率为1046.1千瓦,共发放补助资金353.28万元。开展2019年度第一批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补助发放工作,对93艘申报渔船共发放补助资金761万元。做好2018年度渔船油价补贴工作,对符合补助条件的368艘渔船共发放补助总金额为276.18万元。做好2019年度休禁渔补助工作,符合休禁渔补助资格的渔船487艘、渔业船员共1133人,共发放休禁渔补助总额为404.67万元。

最后,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成2018年种粮直补、马铃薯补贴资金兑付工作,补贴资金540.2170万元,补贴种植水稻、马铃薯农户9473户,兑付率100%。做好2019年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兑付工作,落实2019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

通过机构改革,中山市进一步整合了农业、渔业、畜牧兽医、农机资源,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监理、渔业渔政、动物卫生监督、畜禽屠宰和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综合执法。

当前,各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正在中山有序开展。在加强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方面,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改革要求,强化改革创新,提升行政效能,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2442件,办结率100%。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对全局随机抽查事项目录进行重新梳理,行政许可和行政检查事项100%纳入随机抽查事项目录。截至11月,共开展随机抽查行动20次,抽取检查对象66家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超154人次,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行动2次。

今年以来,中山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包括:农资打假保春耕执法专项行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其间,出动市镇两级执法人员4926人次,执法检查各类农产品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2660家次,共发现涉及农产品和农资的违法行为25宗,其中移送司法机关2宗,立案查处23宗。

在加强渔业行政执法的方面,支队渔政船共出航63天,航程3080海里;出动执法快艇527艘次,航行935小时;出动执法人员1923人次;检查渔船274艘次;没收“三无”电鱼船舶24艘、电鱼网具7张、蓄电池32个、电鱼机39部;清理违规渔具拆除“滩边罟”76个,总长2930多米,收缴“蛇笼”510米;查获电鱼案件3宗。加强海洋监察执法,开展海监巡航312次,出动执法船艇352艘次,共巡查海岛12次,检查海岛5个。设立中山市海洋监察服务型执法点暨深中通道联络站,在全省海洋监察执法系统中率先开展海洋监察服务型执法试点工作。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幅凝聚着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在中山大地上徐徐展开。

2020年中山市各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将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以新的更高标准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高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宜居宜业宜游的竞争力。

■样本

突破土地资源瓶颈让“城中村”变美丽乡村

产业发达、村集体经济强,但从现代化的镇中心进入村里后,画风突变为道路狭窄、建筑老旧、设施脏乱的城中村,这就是曾经的永宁社区,也是当前中山不少村庄碰到的现实难题。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中村是困扰许多城市治理的“顽疾”。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永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有什么做法和经验?

“要彻底改变城中村脏乱差的面貌,拆、建、管,一个都不能少。”永宁社区委员会委员钟礼强认为,从长远来看,做好城中村、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最重要的还是加强管理。

近年永宁社区全力开展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重点整治卫生黑点、乱堆乱放、道路两旁的破烂广告、清拆违章乱搭建筑物等。

2018年初社区铺开了门前屋后环境整治行动,以居民自清和社区强行清理相结合,对居民门前屋后垃圾进行清理,并对部分闲置地进行硬底化,使社区街道更整洁、美观。今年以来,社区清理生活垃圾和乱扔乱放垃圾共1383吨,清拆大棚房面积5997平方米。

经过环境综合整治,清除堆场和违建“还地于民”,社区环境得以净化之余,社区空间也进一步释放。近两年来,永宁社区在原有的两个大型休闲公园基础上,投入1160多万元建设占地49亩的永宁中心公园;放弃15000平方米的商业地租赁收益,将其建为1030米的绿化长廊——街心公园。根据统计,2018年至今永宁社区新增绿化面积约3.8万平方米,有效改善社区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充裕的休闲、运动场所。

造成社区用地资源紧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低层的矮旧厂房太多。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瓶颈,借“三旧”改造政策,永宁社区全面规划集体物业整体规划布局,完善高层厂房的规划建设,适当提升物业租金。

从脏乱差的“城中村”蝶变为现代化的“美丽乡村”,永宁社区的居民们幸福感大大提升。钟礼强说,“永宁社区的改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城市日新月异的生动见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