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2019-09-04 11:52:04   来源: 河南日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封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显著改善,新中国波澜壮阔建设的70年,也是开封农业由弱到强、农民由贫穷到富裕、农村由萧条到亮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70年。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农民生活向丰衣足食的全面小康升级。

数据显示,2017年开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35.2亿元,比1978年的4.37亿元增长122倍;比1949年的1.74亿增长307倍。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3元,分别比2011年的6492元增长1倍,比有统计以来的1984年的321元增长41倍。

1

农业生产完成巨大飞跃

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是粮食单产成倍增加。2018年开封市粮食平均亩产量374.7公斤,比1949年的48公斤增长了681%;比1978年的95.8公斤增长了291%;二是粮食总产持续增长。开封市四县一区是国家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18年开封市粮食总产量301.1万吨,比1949年的41.1万吨增长了633%;比1978年的82.6万吨增长了365%;2003年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2018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

农产品种类获得极大丰富。新中国初期,开封市农产品种类以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为主,花生、蔬菜、瓜果等面积小、种类少,供给匮乏。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市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大力发展花生、大蒜、西瓜、胡萝卜、辣椒、花椰菜等经济作物。目前,开封市花生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第三位。2018年花生种植面积151万亩,产量47.4万吨,比1949年2.34万吨增长了1920%。开封大蒜面积和总产均局全国第二;开封西瓜驰名省内外,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开封还是马铃薯、大白菜、白萝卜等蔬菜的重要产地。

产品品质结构实现深度优化。党的十八大以前,开封市农业以增加产量为主。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以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大蒜、优质草畜、优质果蔬为重点,以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为基本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调结构、提品质、转动能、促融合、强带动、创品牌,加快我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高标准农田面积逐步扩大,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持续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得到根治,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畜牧渔业呈现大幅增长

畜牧业由弱到强,规模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初期,开封市畜牧业家畜匮乏。1958年,开封市建设了全省第一家奶牛养殖场和乳制品加工企业。1978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4745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市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高,一二三产加速融合,畜牧业成为开封市农业支柱性产业,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牧原股份、北京大红门、皓月集团、禾丰集团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开封。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大牲畜存栏数49.49万头、生猪存栏数279万头、羊存栏数173.7万头,分别比有统计数据以来的1985年增长32.5%、235.2%、356%;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2万吨、23.7万吨、36.3万吨,分别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1985年的14倍、10.3倍、42.7倍。

围绕屠宰加工企业开封市形成了以中原皓月为中心的肉牛产业集群,以伊兰牧业为中心的肉羊产业集群,以牧原为中心的生猪养殖产业集群,以开封大红门为中心的生猪屠宰加工集群,以禾丰为中心的肉鸡产业集群,全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猪调出基地、全省肉牛肉羊生产地、全省沿黄滩区奶业核心生产区。

水产业蒸蒸日上,健康养殖与生态保护实现有序发展。开封市大力推广绿色健康养鱼、生态养鱼、观赏鱼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等,初步实现了水产业由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同时,注重对渔业资源保护力度,通过增殖放流有效地保护了黄河开封段等天然水域开封渔业生态安全。

 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开封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胎于乡镇企业,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逐步实现一二三产逐步融合发展;特色生产基地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布局,区域布局趋向合理,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过去“公司+农户”的单一运行模式已向“龙头企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群体”等多种模式发展。截至目前,已经认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龙头企业220家。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以来,开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由2007年年底的135户发展到目前的136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长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彰显

近年来,开封市以农村垃圾治理、“两貌”提升和厕所革命为主攻方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还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村庄清洁行动有效开展。2019年以来,按照“三清一改”工作要求,开封市累计发动干群100余万人次,清理陈年垃圾50余万吨,清理柴草垛3.4万余个,清理坑塘沟渠3000余千米,治理空心院8700余户。

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持续提升。结合“五美庭院”创建,按照“五净一规范”(即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房前屋内摆放规范)的标准,整治庭院环境卫生。同时,积极开展“六废利用”,将整治出来的空心院、坑塘、生产生活杂物等进行重新利用,打造村内小游园、布置村庄新街景。

“厕所革命”推进有序。2018年以来,开封多次召开“厕所革命”专题会议和观摩会,建立农村户厕改造数据库,以县级为单位,对本地区农村户用厕所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完善改厕农户档案资料,建立“开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系统”,定期录入完成情况。截至2019年7月底,全市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22.8万户。

5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开封农村发展新篇章

2018以来,开封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要求,把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全面部署。

明确“一十百千”重点工作思路。确定了“一十百千”工程,在示范带动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十百千”具体指:兰考1个示范县、10个示范带(1个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和9个县区示范带)、100个示范村,1000个整治村。

乡村振兴“1+6”示范带取得阶段性进展。示范带围绕1个实施乡村振兴的总战略,持续推进规划引领、产业融合、环境整治、文化振兴、乡村治理、改革创新6个方面的示范探索。成立合资公司、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解决“合理合规使用土地”问题,推广“青创”模式,倡导青年返乡创业,探索“谁来建设”的新模式。目前,先期启动的祥符区朱仙镇、西姜寨和鼓楼区余店村3个试点取得良好效果。

70年沧海桑田,70年砥砺奋进。

从1949至2019的70年里,开封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开封农民经历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入新时代,开封市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现代化,推动开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使开封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续辉煌新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