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米商杂志

传统农区如何创新发展电商?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而且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农区如何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不同农区的电子商务模式不尽相同,采取什么方式,选择什么路径,关系到农村电商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传统农区依靠农业能否获得高效益?政府在其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浙江丽水市遂昌县、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关注。  

遂昌“赶街网”开通城乡快车
两年前,淘宝网、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在浙江遂昌发布名为“遂昌模式”的研究报告,同时,专家们也首次发现了一项名为“赶街”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这个服务站可以为村民提供网购服务,也能帮助农产品外销。

网货进村土货进城
2013年,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遂昌成立。“赶街”在当地方言里就是“赶集”的意思,江浙沪的消费者们只要通过赶街网下单,第二天就可以立马收到新鲜的遂昌土产。哪怕是生鲜农产品如土鸡、土鸡蛋、土猪肉,隔天内也能安全、新鲜地送上门。

“遂昌县发展的‘赶街’项目,做的就是在网上帮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再帮他们把需要的消费品买进来,旨在帮助村民解决供销难题。”“赶街”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赶街”一年的交易额达4.8亿元,不少农产品还供不应求。

两年前,遂昌县在距离县城75公里的王村口镇吴处村建起了第一个“赶街”网点。之后的几个月,“赶街”项目在遂昌的各个村落陆续铺开。截至目前,遂昌县已有210个“赶街”服务站,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全覆盖,每月提供服务近万次,部分村服务站单月代购额高达9万元,全县每月共为村民节省资金数十万元。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快递进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部分网点都配有液晶电视,电视的另一头连接着一台电脑,同步播出近期帮助村民在淘宝网上购买的记录,大到农耕机、抽水泵等农耕用具,小到剃须刀、衣架和纸巾等日常生活用品。

“赶街”项目负责人柳志军说,建设“赶街”项目就是把网购服务延伸到农村,让交通不便、信息相对落后、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农村群众享受到了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获取等一站式服务。

不过,相比网购进县城,进村显然要困难得多,第一个要打通的环节就是物流。遂昌大部分农村没有快递,除了石练、大柘两镇政府所在地能发申通快递外,全县其他村只有邮政EMS且每周只送一次。
为解决这一难题,遂昌有关部门和网店协会共同搭建了从遂昌县城到各个村的物流系统,每单4元,一天到达。每天,网点工作人员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对送达网点的快递进行登记,随后通知村民来领取。同样,村民如果有物品要寄出,也只需交至村“赶街”网点即可。

“现在,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便利。”柳志军说,“赶街”的关键点还在于品控,利用工商、质监等部门对于产品品质严格把控,避免让村民买到假货。

“只要用心,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这个拥有500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团队,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村级服务网络,让电子商务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他们起早贪黑,穿梭在山间田野,只为寻找最合适的网店位置,“赶街”县城运营中心建成,历时仅11天,他们用青春书写了“遂昌速度”。

正是由于这批年轻人的拼搏,换来了“赶街”的青春亮眼,引起了省内外的关注。“诸暨市市长带队来考察后,指定由我们做他们的‘赶街’服务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和淳安、开化、文成等7个丽水市以外的县市洽谈合作事宜。

目前,“赶街”已在辽宁、广西、四川等8个省份落地,共建成村级服务站2000个。而在2015年,他们的计划更宏大:覆盖200个县,建设村级服务站2万个。

“我们的目标要向全省以及其他省市拓展,并逐步建立健全‘赶街’新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畅通高效的农村特色产品和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使‘赶街’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能更好地服务百姓。”潘东明说。

宿豫区借力“京东”村村织网
“过去大伙都为农产品销售犯愁,现在村里开了网店,优质大米、草鸡蛋、来龙面粉等土特产销售可火了,单单春节前后一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万元。”提起村里的网店,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党建书记、大学生村官曹鑫说。不只是在光明村,在宿豫区,村村都有的农村电商已是名副其实的“金名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宿豫区实施的“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工程。

宿豫区委书记张晓伟介绍说:“在‘互联网+’的战略新机遇下,农村电子商务在宿豫逐渐扎根成长。我们借助京东全国客服中心和京东农村电商全国首个示范县(区)在宿豫区的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工程,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为核心的农村电商新模式。”

通过“区引领、镇搭台”,该区建成京东农村电商项目合作点163个,实现全区127个村居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全覆盖。截至目前,宿豫区依托127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按照“一个门头、一套流程、一块公示牌”的要求设置配套设施,统一设立办公区、下单体验区、洽谈休息区及仓储区,实现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网络创业远程教育培训点、地产品上网推广点“三个100%”村级全覆盖,实现电子商务“村村通”。

“触电上线”让土特产有了好去处
“起初,在村里党建书记的动员下,我们抱着试试看态度,建立了‘梨园湾’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销售梨园湾的酥梨、梨汁、梨醋等特色农产品。没想到效果真不错,短短2个月,上线的8种商品,销售额就突破了15万元。”宿迁市顺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康宁说。

为了把优质土特产卖出好价钱,宿豫区因势利导,规划建设了京东商城·宿迁馆,推动本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网上销售。目前,京东商城的宿迁馆已确定57家企业将正式入驻。

据了解,宿豫区结合自身经济结构和生态产业特点,加大人才资源、高新技术和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扶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先行网上销售,如丁庄大菜、新庄莲藕、大兴花生等。目前,全区依托京东农村电商注册成立网络销售公司10个,成功在京东商城上线销售多种地产品,有效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京东“云数据”助力优化农业结构
“现在很多客户都喜欢有机大米,我们就流转800余亩土地进行种植,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同时,我们还根据京东后台积累的’云数据’的分析反馈,掌握了市场需求,决定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宿豫区豫东稻麦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李江说。

李江所说的京东“云数据”,其作用可是了不得。据京东商城一位数据分析人员说,从京东“云数据”分析来看,可以挖掘不同用户群体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业企业根据京东订单组织生产经营,农户则将自己的土地进行流转,成为农业工人或与农业企业结成产销联盟。实践表明,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已经成为组织、协调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中枢神经,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了新途径。

目前,该区共有4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牵手”乡村建基地已有20多家,基地面积逾3万亩,基地农户人均增收70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政企合作力度,按照‘一村一品一店’的要求,充分利用京东农村电商的平台和渠道优势,优化农业结构,真正实现互联网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力争把宿豫区打造成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一面旗帜。”张晓伟信心满怀地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