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的气候参谋

2015-03-19 10:32:09   来源: 《中国气象报》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东北三省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玉米、水稻、大豆3大作物构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生产的格局。但地处我国气候变化速率最快的季风气候区,东北地区近百年的平均气温增加了1.43℃,是全球增温速率的两倍、全国增温速率的三倍。气候变化剧烈,暖干化趋势明显,干旱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面临极大挑战。

“客观地评价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种植结构及适应性调控、确保东北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张玉书表示。

从2008年开始,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联合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东北粮食生产格局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根据东北三省180多个监测站点从1961年到2014年所有的历史气象资料、灾情资料、粮食产量资料和气候预测资料,利用气候学、农学、地理信息学、数理统计学等方法,结合野外控制试验和作物生长模型,根据农作物生长对气象条件需求及灾害指标体系等,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和风险区划进行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种植带及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布局及产量的影响,从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角度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这些基于气候资料的科学分析和建议得到了国务院及东北三省地区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省发改委、农委等12家单位将气象部门的科研成果大力推广应用。目前,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玉米晚熟品种种植北界由目前的辽宁省大部扩展到吉林省大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扩大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大豆中熟品种已经分布在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中晚熟品种北移至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晚熟品种北移至辽北地区。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均有增加。

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在长期气候变化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做好精细化和定量化的监测预报评估,为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粮食生产安全把好科研方向关、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