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力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4-12-25 10:00:54   来源: 金融时报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其中,金融的重要角色再次被提及———“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大力创新金融服务,使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各个金融子行业形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合力,无疑成为下阶段我国金融业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

金融先行先试 持续支持农业

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道“短板”。面对生产成本不断升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现代化的新农业被寄予期望,由此也带来了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科技创新等新要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大力支持。推动金融引入民间资本、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法律框架内最大程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迫在眉睫。

事实上,“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一直以来都是国务院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为了加大支农力度,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涉及“三农”问题。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纲挈领性地对整个年度“三农”金融工作提出要求,涉及到基础建设、保险、资本市场、加大涉农资金投放等方面。

“农村金融的发展其实要比其他金融部门的改革要快,民间资本开放程度也大。大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信社都属于民营银行。2008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开始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改革,它们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告诉记者。最近,银监会又连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的通知》等三个文件,鼓励民资进入农村金融机构,有利于完善村镇银行、农商行等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活力和竞争效率,部分解决村镇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导致放贷能力不足的问题。“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支持‘三农’发展毋庸置疑,而且也的的确确做出了成绩。”他说。

搭建金融平台 全面护航“三农”新发展

今年,人民银行曾两次对提供“三农”信贷服务的相关银行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国家倡导的“微刺激”调控思路。第一次是在4月25日,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下调2个百分点,同时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第二次是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除此之外,还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与再贴现额度,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并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而银监会也于3月份出台了《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金融支农进行部署。

基于良好的监管与引导,涉农信贷一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8.9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户贷款余额5.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农业贷款余额3.36万亿元,同比增长9.7%。

“仅仅依靠传统的‘增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新需求,也难以提高资金的效率。一些需求不是资金倾斜就能满足的,所以银行现在相关的短融、中票都在做,也与保险加强合作。”一位黑龙江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了“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就是希望在“增量”的基础上再“提质”。冯兴元认为,今年2月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可以称得上是金融在农业现代化推进中大胆探索的一步。另外,记者了解到,为服务好土地流转改革,黑龙江、安徽、四川等地也一直在积极试点中。“当前主要还是面临着一些法律上的因素,也受制于土地确权的未完成。”上述信贷业务负责人表示,林权抵押贷款推进相对比较快,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还在审慎推动中。

开垦改革试验田 农村金融创新需加快

不过,除了银行在农村金融方面做的一些创新之外,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难言完善,保险、信托、期货等领域的作用远未发挥。2012年,人民银行曾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着重指出直接融资在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及融资租赁等当时较为创新且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时至今日我们再看农村金融市场,适合涉农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和股票市场规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当下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分散风险类产品与服务亟待开发,难以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相适应。冯兴元以保险为例分析:“目前来看农业保险主要还是依靠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推过试点,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还在于农业灾情不好监测,面临着一些道德风险。”

有关专家指出,围绕农业现代化方面的一些新需求,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创新、“量体裁衣”,例如近几年推出的小额信贷、联保贷款、产业链信贷,还有信托和期货产品等。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3家信托公司推出了土地流转信托,为土地流转提供资金保障。同样起步的还有期货市场,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各方规避农产品(行情,问诊)价格波动带来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如此一来,本身就带有农业产业化基因的期货市场凭借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可以有效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目前,我国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有玉米、黄豆等十余种期货交易产品。

从无到有,由小及大。正如外界评价一样,农村金融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对金融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快的速度。作为农业发展的羽翼,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工具,全面、深入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创新的重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