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名家风采 > 正文

周晓东:在海南种出优质东北大米

2019-01-14 10:32:04   来源: 海南日报 

“几天不见,水稻苗又长高了不少呢。”1月11日上午,刚刚出差回到三亚的海南省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周晓东,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位于三亚海棠区北山村附近的水稻育种基地,一边查看水稻的长势,一边娴熟地拔去田间的杂草。就在这片试验田里,种植着17种不同品种的水稻试验秧苗。

从一名普通退伍兵,到攻克数个育种技术难题的农业专家,退役28年来,周晓东在作物育种上取得的成果,一次次让人刮目相看。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周晓东等20名同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这位曾经有着飞行员梦的退伍老兵,脚踏实地地在祖国的大地上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他的作物育种科技成果,已经跨过白山黑水,在琼州大地开花结果。

梦想着祖国的蓝天,现实给他一片土地

今年43岁的周晓东皮肤黝黑、脸庞精瘦,是一位性格直爽的东北汉子。“年轻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飞行员,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可是现实却给了我一片土地。”简单寒暄后,周晓东向海南日报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1987年11月,21岁的周晓东被分配到空军某部,原以为能够摸到飞机的他,一下运兵的火车就傻眼了,他被分配的地方是东北“北大荒”的某部队农场,岗位是生产兵。最初那段时间,周晓东怎么都打不起精神。

1988年,周晓东接到命令陪同著名军旅词作家阎肃在北大荒采风。采风的几天时间里,周晓东和阎肃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他和闫肃的一番谈话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想当飞行员,不想当生产兵。”周晓东向闫肃袒露了心事。

闫肃笑了,告诉他:“飞机要有人开,飞行员要吃饭,锄头也是武器,种地和开飞机一样重要!我也种过地,你喜欢的那首《我爱祖国的蓝天》,就是那时候在菜地里写出来的。”

短短的几句话,仿佛在周晓东的心里打开了一扇窗,让他感受到手上这把锄头的分量。之后的日子里,他不再觉得种地不值得,踏踏实实地投身黑土地从事生产。那一年,周晓东被评为“生产能手”,在部队荣立三等功。

1991年3月,周晓东脱下军装退伍,返回辽宁省沈阳市的老家创业。他决定继续手握锄头这个“武器”,用“种地”来保卫国家粮食安全。

周晓东根据他在部队掌握的育种知识,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育种,当上了“育种科研个体户”。在遇上育种难题时,他还曾多次拜访农业大学、农科院的专家,虚心向他们请教。他走遍全国,采集了各地的小麦标本,形成了拥有3万多份小麦、水稻种源的资源数据库。在东北,他选育成功了我国第一个抗倒伏小麦新品种——“铁秆小麦”,将黑龙江省的小麦产量由每亩500斤提高到了每亩1000斤。

身背两袋种子,在海南种出一片新天地

从1997年开始,周晓东将目光投向了四季皆可育种的海南岛,开启了“北稻南移”的新征程。

“那年来三亚的时候,身上一前一后搭了两个编织袋,里面装满了此前在东北培育的优质水稻种子。”回忆起20年前初来海南时的场景,周晓东说,当时没有房子,通往试验田也没有路,他索性买来行军帐篷搭在田埂旁,用煤油炉煮面条解决吃饭问题,每天守在试验田旁,看着水稻秧苗的成长。

就这样,周晓东带来的那两袋水稻种子,开始在祖国天涯海角生根发芽。周晓东从每一季的优良品种中筛选优质种子,下一季再用筛选出的优质种子播种,如此循环,以期筛选出最优质的品种。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9月,一场台风袭击了三亚,洪水漫灌让周晓东试验田里的水稻秧苗尽数被泡。

洪水退后,望着被水泡坏的秧苗,周晓东一度陷入了苦恼:这一来,种苗的筛选工作至少要倒退3年。

“咱当兵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苗被洪水淹了算什么,大不了咱就重新来。”周晓东说,打从“务农”以来,与天争与地斗便是常态,痛定思痛后,他拔去淹死的秧苗,取出备份的良种,重起炉灶。

就这样,周晓东凭借着这股韧劲,把水稻育种这项事业坚持了下来, 由于爱人在驻琼海军某部服役,周晓东甚至将家搬去了三亚,成为一名扎根海南的农业专家。

把北稻南移项目做成农业观光项目

春去冬来20载,在三亚的农场上,周晓东筛选了1000多个东北水稻品种,终于选育成功6个口感相同、产量相当的优质东北水稻,解决了稻米在海南的口感不佳问题。

“你看这些育种水稻苗,都是优质水稻经过一代代地改良,才有了今天这些优质的种苗。” 在三亚的育种基地里,周晓东用手仔细地拨弄水稻,如同老父亲抚摸着自己孩子的脸。如今,他的水稻育种基地已经拓展到了120亩,为了让这些科研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效益,周晓东决定在海南发展东北水稻种植产业。

2014年,经国家农科院推荐,周晓东参与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近年来,他还开始了东北水稻在海南的大面积种植。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冲镇卡法村,周晓东将村里500亩荒地改种东北黑色旱稻,在该地区打造“一县一品”,这个旱稻品种产量与其他水稻相当,价格却是普通水稻的3倍,极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他还将无人机技术引入水稻种植,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周晓东根据项目地三亚的气候特征、环境特点,实施阶梯循环种植法,还把北稻南移项目做成了农业观光项目,让水稻金黄的丰收景象成为三亚一道亮丽的农业种植景观。

如今,在周晓东的农业基地,游客不管几月份来,都能体验插秧种田的乐趣,都能挥镰收割到成熟的东北水稻,都能吃上当天产的新东北大米。现如今,那边插秧,这边收割,那边翠绿,这边金黄的景象已经成为海南的一道农业种植景观。(记者 李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