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米网! 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稻减了1000万亩 粮食还够吃吗

2018-10-29 14:12:46   来源: 央视财经 

调减水稻1000万亩 种植结构调了 哪些补上来?

按照今年年初相关部委发布的工作规划,今年将适当调减水稻面积,力争水稻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同时出台的意见,还包括继续调减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重点调减部分地下水超采区的小麦面积等内容。

眼下正迎来水稻调减后的第一个秋收,粮食产量有何变化?农民收成如何?种植结构调整如何进一步优化?10月28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超和财经评论员张春蔚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水稻减了 粮食够吃吗?

彭超: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转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彭超: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主动调优调精的过程,不必担心粮食够不够吃的问题。这几年稻谷年产量都在2亿吨左右,调减1000万亩按照去年的单产来算,可能是460多万吨的样子,占整个产量的2%多一点。而且调减的1000万亩耕地主要是东北寒地的低产田,还有南方的双季稻改成单季稻,耕地没有少。换句话说,如果需要,还能迅速地把产量恢复起来。另外,这几年单产提高主要是依靠技术的迅速提升,虽然面积减少了,但单产还在提高,这也是粮食丰产的重要保障。

张春蔚:粮价弱势运行早已说明市场导向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从某种程度上说,调减也是市场的作用。优质的粮应该有优质的价格,但我们看到一段时间以来粮价却是弱势运行,这个弱势运行的背后就说明供给足够充分,新粮如果再源源不断进入市场,那价格可能就会随之继续走弱,可能带来的就是丰产却不丰收。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价格上就能看到市场的调减力量。

结构调了 哪些补上来?

彭超:优质优价 提高全产业链附加值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彭超:稻谷本身的发展应该朝着优质优价,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价值上去努力。一在于改变品种品质的结构,从过去说吃得饱,到现在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再一个要提高稻谷全产业链附加值,不光是种大米和卖大米,甚至还要跟旅游、教育结合起来。从国内来说,吉林在区域农产品做品牌抱团闯市场方面,做得比较好,国际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泰国香米,比如泰国大使馆在开放日的时候,会把大米做很好的包装像国礼一样赠送给来宾,就极大提升了仪式感。

张春蔚:丰产要丰收 价格是最好的风向标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以前我们会说稻花香,现在是稻花鱼,稻花虾,稻花蟹。这一方面是技术进步,水稻品种的改良,让可供放养的空间出来了;另一个,粮价走弱,农民们可能就不再单纯追求一亩地能收多少粮食了,他关心的是能变成多少钱。如果养小龙虾,种一季稻米可以收三季小龙虾,就算按一亩一季收2000块钱,三季就6000了,这就不是种那点粮食的效益可比的了。

种植结构优化 要过哪些关?

彭超:种水稻也要有服务业思维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彭超:日本做大米有一个口感指数,在很多包装上都可以看到。实际上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客观指数当然是营养成分这些要素,主观就是邀请一些美食家、甚至是民众充分参与进来,对大米进行口感打分,这样就在大米上面附加了故事性的东西。其实国内也有了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在稻田里搞综合种养,把儿童教育引入进来,让孩子们知道大米是怎么种出来的。我们中国有7000年的稻作文明,把这些故事讲好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才能出得来。

张春蔚:收入增长是智慧农业的重要标准 补贴和市场价格是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老百姓想好好种地,不仅要看种地的手艺,更要看收入的能力,这是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准,而补贴和市场价格就是导向。比如说黑龙江,现在大豆补贴每亩已经到了320块钱,但水稻和玉米的补贴低于100块钱。从粮价到补贴,市场早已经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最赚钱的。

  • 返回顶部